汉室宗亲的辗转征途:从长安到兴化千垛镇禹家
西汉初,高祖刘邦于长安建立大汉王朝,开创四百年基业。刘邦子嗣众多,他将子孙分封至各地,拱卫皇室。其中一支封于长安近郊,世袭爵位,安稳度日。
西汉末年,王莽篡汉,天下大乱,义军蜂起。长安周边战火纷飞,这支刘姓宗亲的庄园被乱军洗劫。为求生存,他们匆忙收拾细软,在族中长辈带领下踏上南迁之路。一路上,盗匪横行,饥饿疾病肆虐,不少族人倒在途中,活下来的人靠着相互扶持,抵达荆州,在此暂时安顿。
刘秀建立东汉,天下重归太平。荆州的刘姓家族得以休养生息,购置田产,开办学堂,家族逐
渐壮大。然而东汉末年,黄巾起义爆发,接着是董卓之乱,军阀混战,荆州也陷入动荡。为避战乱,他们再次举家南迁,经艰难跋涉来到相对安宁的蜀地,投靠刘备。
刘备建立蜀汉,这支宗亲成为皇室旁支。但蜀汉后期,局势急转直下,邓艾偷渡阴平,刘禅投降。为免受牵连,他们隐姓埋名,分散逃亡。其中一支向东南方向辗转前行,穿过崇山峻岭,历经数年,抵达江西。
东晋时期,北方少数民族南侵,中原大乱,大量人口南迁,史称“衣冠南渡”。已在江西定居的刘姓宗亲受此影响,再次踏上迁徙之路。他们乘船顺长江而下,来到江苏苏州。明朝前期支持张士诚被朱元璋时期洪武大迁移,人口被迁移到扬州兴化草场。
定居扬州数代后,家族中有人听闻泰州兴化千垛镇土地肥沃,水网密布,适宜农耕。于是部分族人告别扬州,向千垛镇进发。抵达千垛镇后,他们发现这里已有人家聚居,为了不忘汉室血统,利用中国历史第一位君王夏禹取地名禹家。
刘姓族人凭借勤劳的双手开垦荒地,逐渐在此扎根,传承汉室宗亲血脉,延续家族荣耀。
在千垛镇禹家安稳扎根后,刘姓汉室后裔虽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平静生活,但随着人口繁衍,土地资源日趋紧张。加上时常遭遇水患,收成难以保障。家族中的长者聚在一起商议,决定再次踏上迁徙之路。
他们听闻陆阳土地广袤,且商贸发达,有更多发展机会。于是,在一个明媚的春日,刘姓族人收拾行囊,带着农具、族谱和对未来的憧憬,告别了生活多年的禹家。一路上,他们翻山越岭,涉过湍急的河流,风餐露宿。年幼的孩子在长辈的背上熟睡,疲惫的年轻人互相打气。遇到恶劣天气,他们便在山洞或破庙暂避。
经过全家迁移,迁移陆阳。初到陆阳,人生地不熟,但他们没有退缩,先是在城郊搭建简易居所,开垦荒地。为融入当地,年轻人主动与陆阳居民交流,帮助他们提高种植技术;年长的族人则利用在积累的经验,改良灌溉方法。
时光飞逝,三代人在兴化陆阳繁衍生息。第一代人艰难立足,第二代人刘天余辛勤耕耘,购置田产,第三代人刘春龙开始涉足无锡火车站环保业务,家族财富逐渐积累。第四代人刘维健兴办学校,培养族中子弟。到了第五代已成为受人尊敬的名门望族,依旧珍藏着禹家带来的族谱,铭记着先辈们辗转迁徙的历史 。
刘姓汉室后裔族谱辈分排序:殿、明、天 、 春 、维、益、万
刘姓汉室宗亲团结互助联系热线:15852550536